《動畫鏗鏘集》 — 一個關於聖誕的故事

29 12 2008

一個講述一位獨居老人的故事, 看看年老的對現時的年青人又有何看法?

Part A:

Part B:

整套卡通之中, 我認為最後的那段由韋家晴所讀出的獨白最為有意思:

“至今, 聖誕老人依然很努力, 希望證明自己的存在。究竟最後他會否恢復法力?今時今日,還會會有小朋友相信聖誕老人的存在?天氣越來越熱,聖誕氣紛越來越薄弱,聖誕會否離開我們呢?老人同聖誕,兩個問題。舊的東西是否會被時光淘汰?聖誕老人又會否成功?"

看到這裡,又令我想起當年會考時所讀過的一課書 — 茜茜的《店舖》中的最後的一段:「萬物自有生命, 只消喚醒他的靈魂。」心想我們的天星、皇后碼頭、喜帖街、深水埔徙置區、調景領、裕民坊等等具有社會、歷史及文化特色的地方一個一個地失去,我們將來又應該怎樣去尋回那些寄居在這些地方內的文化?我們的社會文化又怎能夠傳承?我想許多原本應列為文化遺產的事物,都在我們還未「喚醒他的靈魂」之前被社區重建規劃所侵蝕。究竟這些逝去的好時光是否真的不能容納在現今發展迅速的社會?我們除了順從大環境,食腦執生;不斷更新,不斷地將所有地方變成"Mall都"之外,我們就沒有其他的選擇?

另外,那本從天花板掉下來的"聖誕秘笈",上面寫住season greeting,而非Mexxy X’xmxx。這也令我精神為之一振!

我想其實一個沒有宗教背景的聖誕節,他的親和力可能比起有宗教背景的好得多! 畢竟在外國人眼中,聖誕節就如我們的農歷新年一樣, 都是一家團圓的好日子。何必為那些信仰問題而將該日變成:「人與父親作對,女兒與母親作對,媳婦與婆婆作對…」的日子(路12:35)?大家又為何一定要宣揚那天是記念某個神的出生?希望大家千萬不可忘記那天原本就非某神的生日,只不過因為某些原因才將那個原本是外教的日子變成某神的生日。





回應《誰去研究華人教會的離教者》

9 12 2008

近日拜讀肥醫生的《誰去研究華人世界的離教者?》一文。正如肥榮兄所講,每當他出了些有關教會的文章的時候,定必令他的網誌「峰煙四起」。雖然我成為了一位離教者都有好幾年,亦都說過要淡出任何宗教的討論,但對於這位網上的「老朋友」所對離教者的定義,小弟真的難以苟同, 因此我也破戒去了那邊「襯熱鬧」。不過自問那裡的回應寫得不太好,所以借此再補充一下。

外國人無論學術上或非學術上都喜愛將事物歸類,一方面「方便」了我們處理事物,可以方便學習及處理事情,但這樣同樣可以被人濫用作為對「我所不喜愛者」作出排斥及抹黑工具。我想最近期兼且最好的例子莫過如這個:

Hi, I ‘m Mac :

亦因為這系列廣告的成功,連耶教都借這個廣告的概念來「抽抽水」:

可能以上種種的成功,連微軟都不可以再「軟」下去。Bill叔叔終於都要還擊喇:

我在澳洲生活了好幾年,我對於這種「歸類性的抹黑」其實真的見不少。尤其是當出現某些針對某些種族的時候, 這種方法簡直就是主流社會對某些「非我族裔者」的拿手好戲。其中一個例子是2005年雪梨Cronulla海攤針對黎巴嫩人的種族集會。再者, 教會亦有用這種手段去針對跟他們相對的群體(例子包括前面那個「抽水廣告」,只不過沒有那班種族主義者那麼激烈)。雖然我明白到肥榮作此分類的本義是想將離教者的行為學術化, 並非想將他們排擠分類,但我怕在實際的情況下,這種分類最終可能成為教會針對離教者作分類排擠的最佳手段。就如教會可以好容易地將離教者定性為放棄信仰、自甘墮落一樣,然後將以往和那位離教者唸熟的教友,甚至運用其影響力向其他團體施壓 (例子)。作為一個離教者,我真的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。

再者我亦怕將離教問題學術化, 因為這亦都好容易將這個情況變得像「九形人格」一樣,創造一大堆「離教者專家」,而沒有人真的去關故離教者。





前言

2 12 2008

為甚麼我要建立這個部落格?

過去我一直遊走在各大小部落格,當中對於許多的議題發表過意見。尤其是關於基督教/天主教的提目,我想我在網上花在耶教的討論的時間,比起任何一個提目還要多!過去我不太希望為自己建立一個平台去抒發己見,心怕這個平台到最後只會成為別人的標靶。但眼見身邊許多人在無聲無息間一路一路地改變, 又感到自己受到越來說多的抹黑及誤解,我想我也好應站出來, 為自己發聲。加上過去無論在新聞組中或在網誌中,有許多值得回憶的人, 事, 物,只可惜沒有好好地一一記錄下來,希望這個部落格的建立可以為我留低一些美好的回憶。

為什麼這個部落格叫做「我的『香港之秋』」?

如果大家曾經在香港唸過預科的話,『香港之秋』這個名字對您來說或許不會太過陌生。『香港之秋』是一本散文集,作者思果,是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其中一本指定的讀物。 書裡有三十多篇關於生活, 人生, 處世, 宗教等的文章。雖然這本書當年是在眾多閱讀報告的讀物中我最討厭的的一本書,但這本書在有關於人性以及社會反思的確寫得相當之有見地。這也是我對這個部落格的期望!希望真的能夠做得到啦!

延伸閱讀:

我看《香港之秋》

http://www.key3.net/aone/article_view1.asp?filename=winmings200631912253